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中共亮集支部的建立及其活动

发布日期:2013-08-22 浏览次数:2995

 内容摘要

中共界首市委党史办公室
 
亮集,位于界首城东南20余里,原属于太和县管辖。集东一里有座邢火神庙,1929年,当地群众利用庙址创办了一所小学,叫邢火神庙学校。1930年,中共太和特支干事会派共产党员冯启元、刘元哲等同志来邢火神庙学校,以教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1930年底,冯启元发展了该校教师李绳祖入党,遂成立了党支部,由冯启元任书记,刘元哲、李绳祖为委员。1931年太和特支干事会决定成立太和西区委员会,领导包括亮集在内的太和西部地区的革命斗争,由冯启元任区委书记,派李绳祖到十里沟党支部工作。11月,亮集党支部由段恒昌任书记,刘元哲为委员,支部先后发展了农民出身的刘魁芳、刘学道、刘学勤等16位同志入党。于是,亮集党支部以邢火神庙学校为中心,向四外村庄积极开展党的工作,扩大党的影响。
向学生和进步知识青年传播革命思想。党支部经常向学生并通过学生向学生家长灌输革命思想,讲明穷人受苦的原因,宣传穷苦人应该组织起来,打土豪分田地,进行革命斗争的道理。同时,还通过撰写革命文章,散发进步刊物、书籍等多种形式,在知识界扩大党的政治影响。李绳祖同志曾以挣扎为笔名,写了《胖胖的劣绅》、《土豪劣绅是一群窝狗子》等揭露豪绅地主卑劣行径的文章,用以打开知识分子的心扉,激发他们的革命热情。
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党支部在刘寨、小高庄、小张庄、段庄、亮集、邢油坊、曹元、贺庄、范庄、陆集、马寨等十多个村庄,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加强党的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1931年初,党支部在邢火神庙和段庄桥边,先后在夜间召开了三次讨论会,讨论穷人缺吃少穿的原因以及应该怎么办等问题,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斗争任务和方法。在提高党员思想觉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对广大群众特别是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反复说明:地主老财官僚权贵,吃的是细火白面鸡鱼肉蛋,穿的是绫罗绸缎,骑的肥骡大马,使的是丫环仆女,住的是高楼瓦房。而穷人出的是牛马力,吃的是猪狗食,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破烂衣,还经常被拉丁逼款,弄得妻离子散,苦不堪言。并号召穷苦农民:只有跟着共产党、团结起来向封建地主势力作斗争,建立自己的政权,才能过上自由、幸福、平等的生活。在党支部的教育下,广大农民群众的觉悟有了明显的提高,激发了同地主土豪劣绅斗争的革命热情。党支部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及时地在乡村组织了农民协会(穷人会)、赤卫队、少年先锋团等进步组织。在最兴旺的1932年,农协会员已达到1000多人。赤卫队员700多人。
领导群众开展均粮斗争。群众发动起来了,党支部根据县委布署,积极领导群众开展均粮斗争,矛头直指豪绅地主刘泽远。刘泽远又名刘世芳,大刘寨人,拥有土地50多顷,盘剥细户,横行乡里,群众恨之入骨。1931年春,亮集一带群众缺粮少柴,生活无着。党支部研究决策,广泛发动群众,以和平商借的方法,要求刘泽远开仓济贫;如其不肯,便强迫刘泽远开仓分粮,200多名穷苦农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一举打开了刘泽远的粮仓,均粮30余石(黄豆、荞麦、芝麻等),使广大农民渡过了春荒。1931年夏,亮集一带连降七场暴雨,庄稼淹毁。此时,小张庄张继增因捕鱼与其叔张玉璧发生争执而被扎死。其父张玉选上告,国民党太和县县长前来验尸,党支部决定利用县长下乡的机会,以和平请愿的方法,要求上报水灾,并告发刘泽远为富不仁,趁灾荒盘剥乡民的罪行。当太和县县长骑马到小张庄验尸时,党支部发动群众,由段恒昌带领,在亮集北头堵住去路。赤卫队员刘毅鼎伸手抓住马头,大声疾呼:大水成灾,五谷不收,人民流离失所,要求县长如实上报,免去银粮。许多赤卫队员齐声呐喊,强烈要求把坑害百姓的恶霸地主刘泽远的粮食分给穷苦百姓,以度灾荒。太和县长见群情激愤,无法脱走,无奈答应上报灾情,免去银粮,并罚刘泽远款5000元,以救济群众。为此,刘泽远怀恨在心,密查段恒昌等人行踪。1932年夏,段恒昌组织48个积极分子在邢火神庙开会,被刘泽远侦知,密报国民党太和县政府派人捉拿。但由于党支部得知这一情况,迅速通知转移,幸免于难。
1932年,太和·一九暴动失败后,亮集党支部负责人段恒昌、李绳祖、冯启元、刘元哲等均被通辑,但他们仍坚持斗争。段恒昌在远离村庄的田地里搭了个庵棚,掩护革命同志。中共太和县委书记顾衡同志也隐蔽在此庵棚内,总结太和暴动失败的经验教训,并报告上级。顾衡到段家时,带了很多革命书籍,存放在段家秫秸垛里,可惜后来段家失火,这些宝贵的革命书刊都被烧毁。亮集党支部领导群众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白色恐怖日益加剧,顾衡及段恒昌等9同志先后转移到外地工作,亮集党支部的活动亦由高潮转入低潮。
(杨民清 张子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