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桥阻击战:杀声犹在耳 至今思英雄
发布日期:2013-08-27 浏览次数:14805
内容摘要: |
在日军渡过黄河侵犯豫皖苏边界的过程中,时有“小上海”之称的界首城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这主要得益于那场发生在城区十里外的阻击战。
恶战了一天一夜的张大桥阻击战,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为中国军队驰援界首城争取了时间。70年过去了,原本的张大桥阻击战的战场上,已拔地而起了一栋栋楼房,宽阔的公路四通八达,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张大桥阻击战遗址”纪念碑,永远向后人昭示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恶战。
日寇兵临城下
1941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从四面八方云集界首的商贾和界首城的居民们内心忐忑不安:数百疯狂至极的日军进犯界首,眼看就将兵临城下。
日军进犯界首是早有预谋的。1938年夏,徐州会战之后,日军攻占沿津浦、陇海线的徐州、蚌埠、商丘、开封等城市。
此时的界首,处于黄泛区的边缘,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时有“小上海”之称。界首这个皖西北重镇在经济、政治和交通方面的战略优势明显,日军对这块“肥肉”早已垂涎三尺。1941年1月25日,侵华日军第35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各一部,以西山秀雄为总指挥,纠集了亳县、鹿邑两县汪伪军张岚峰部曹大中、李中毅各一个师的驻军总兵力4000余人,调集兵车数百辆,配有山炮、装甲车,组成机械化部队,由商丘向南移动。25日在亳鹿公路上集结,兵分两路南下进犯。一路沿涡河左岸向蒙城方向进犯;另一路配备装甲车、大炮等先进武器,配合汪伪军张岚峰部约2500余人,取道白马驿、倪邱、双浮,直取太和。
当时,伪军进犯至太和的旧县集时,又分兵数百余人,由旧县西犯,经蔡庙、宋寨、官路王、天保寨(今栾寨)、靳寨、肖庄、张大桥,直指界首城。
日军一路烧杀抢掠,激起了民众的极大愤怒。在中共沈丘县委和中共界首特支的组织领导下,界首人民掀起了抗日高潮。
中共界首特支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利用旧历年关宣传发动群众,指派骨干共产党员王文成和董仲珊赴沙河南东王老家和沙河北光武庙两地,组织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游击武装,随时准备上战场抗击日军。与此同时,中国国民党界首地方驻军骑二军军长何柱国也积极调兵遣将,决心保卫界首。2月3日,日军进犯至界首境,4日穿大黄庙侵占栾寨,5日进犯张大桥。
恶战一天一夜
守卫在张大桥黄泛区河堤西侧的一团官兵,于2月5日(农历正月初十)凌晨发现日伪军进犯张大桥前沿阵地后,立即进行顽强阻击,并火速向军部报告日军情况。
指挥部已经驻移到界首徐寨的骑二军军长何柱国,据情命令一团团长曹鹏固守黄泛区西侧河堤,又令二团二营营长栗建创指挥三营官兵向张大桥进犯日军发起攻击。
一团团长曹鹏按照军部指示,命令全团官兵固守黄泛西侧河堤,并以迫击炮为掩护。二营营长栗建创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三营官兵向张大桥进犯日军发起猛攻。
曾参加过“西安事变”的三营八连连长郭清保是讲武堂出身的一条东北硬汉,看到日军屡犯,郭清保主动请缨,带领八连担当突击任务。
跟随郭清保八连之后,七连、九连也先后出击。郭清保接受先锋突击任务后,飞身跃上大堤,率领全连官兵越过大堤,冒着日军的炮火,向张大桥日军猛攻,打得日军伪军龟缩一团。
当郭清保率部攻击到离日军200米处时,日军的机枪大炮突然像急风暴雨般射来,八连官兵浴血冲杀,伤亡惨重。
当时的地下共产党员、骑二军三营营长于维哲亲手栽培的连长郭清保和排长唐玉才相继壮烈牺牲,班长刘灏、胡华等也先后阵亡。八连失去指挥,人员伤亡过半,攻击受阻。
但八连有效地牵制了日军的进犯速度。午后,日军大批后续部队到达张大桥,以密集的炮火压制一团掩护的火力,又以大批兵力向守卫河堤的一团迅速冲击。
战斗从凌晨一直持续到天黑,双方互有伤亡。由于中国军队增援部队较远,远程奔袭时遇日军堵截,贻误了战机。
再加上守卫力量薄弱,傍晚时分,中国军队守军部队被迫向西北方向撤退,二团三营七连、八连、九连残部沿河堤向东南方向撤退。
时打时退,中国军队继续牵制日进侵犯的步伐,一直牵制到6日凌晨。
争取驰援时间
2月6日晨,日军逼近界首城,大炮一发接着一发往城内打,许多房屋被炸毁,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城内百姓纷纷逃命。
由于炮火猛烈,日军进城后,住进了陈公馆和大王庙,并在陈公馆、大王庙内架起数门大炮,向沙河南岸炮击达两个多小时,打得刘兴集到处是炮弹坑,硝烟笼罩界首全城,烟雾弥漫数里之外。
日本兵在城内恣意横行,砸开许多民房店铺哄抢财物,凡能带走的财物几乎被抢掠一空。但日军的嚣张气焰并没持续多长时间。
早在2月5日夜,在张大桥阻击战激战正酣的时候,国民党骑二军步兵旅旅长孟绍周、二团团长邵平章率增援部队突破日军的封锁线,抵达界首东南地区集结。
骑二军军长何柱国也亲自指挥一团在界首西北方向集结,破坏日军的交通,使其无法补给。同时,指挥二团二营向界首东南地区与二团靠近,加紧休整,构筑工事,做好反攻准备。
也是在这天夜里,国民党骑三师八团马彪率部由涡阳西北火速赶到界首,抵近日军背后,如此四面布网,对日军形成了合围之势。
刚刚侵占界首的日军见形势不妙,害怕被围歼,未等站稳脚根,便于2月6日上午用汽车装载着未来得及火焚的90余具死尸和抢掠的财物,仓皇撤离界首。
随后骑二军军长何柱国亲临张大桥,召开连级以上干部会议,作了战地讲评,表彰奖励了作战有功官兵。
界首市党史办主任段彬认为,张大桥阻击战牵制了日军进攻界首城的步伐,为抗日军队集结界首赢得了时间,这使得进犯界首城的日军不得已弃城而逃,让“小上海”免遭严重破坏。
当然,张大桥阻击战的贡献不仅仅如此。“首先,张大桥阻击战是积极抗战的典范,也大大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界首军民甚至是豫皖苏军民抵抗日军侵略的士气。”段彬说。
关于这次阻击战的意义,界首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自忠在其作品《千古风华界首赋》中也有描述:迨至抗战时期,“小上海”脱颖而出,界首城空前繁华。张大桥保卫战,歼敌黄泥洼,浩气冲斗牛,扬国民之志气,保吾乡之沃畴。
而为了赢得这些,数千军民浴血奋战,39位抗日战士长眠在了张大桥的战场上。
永远的丰碑
为纪念在张大桥阻击战中英勇牺牲的民族爱国将士,牢记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界首、残酷杀害界首人民的滔天罪行,1944年10月,界首人民和骑二军官兵为39位阵亡战士在界首城北关选择墓地,建立公墓。
同时,还在致中街南端修建了“七七抗战”纪念塔,塔前设一门,面朝沙河,上书“湔雪中华耻,饮尽仇雠血”。可惜,碑体毁于“文革”初期。1994年10月,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中共界首市委、界首市人民政府纳各界之雅言,重建“七七抗战”纪念碑,碑体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花岗岩大理石镶嵚,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亲笔题词。
该市还在主碑四周建设纪念广场,种植青松翠柏,告慰先贤忠烈。每年的抗战纪念日,都会有社会各界群众自发来此纪念和凭吊,还被授牌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大桥阻击战已经过去了70年,原本的战场上,现在拔地而起了一栋栋楼房,宽阔的公路四通八达,已经很难再嗅到战争硝烟的痕迹。2010年6月,在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中共界首市委、界首市人民政府特在城北10里处的张大桥阻击战遗址立碑勒石,追念英魂,昭告来者。
“界首市市委、市政府如此重视修建纪念广场和立碑就是为了提醒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历史,不忘过去。”段彬说。
而“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不仅仅体现在“七七抗战”纪念碑、张大桥阻击战的立碑勒石等有形的纪念设施上,更是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世世代代的界首人们都不会忘记张大桥阻击战的历史和不能悉数熟知的39位烈士。(本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王建岐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