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关于第四届界首市道德模范拟推荐候选人的公示

发布日期:2014-01-17 浏览次数:1644

 内容摘要

    为弘扬社会正气,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按照《关于开展第四届界首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通知》(界文明﹝2013﹞14号)文件精神,我市组织开展了第四届界首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经征求纪检、计生、综治等部门的意见和属地公示等环节,全市推荐敬业奉献类13人、助人为乐类9人、孝老爱亲类10人、诚实守信类6人、见义勇为类6人,共44人。
 
    组委会办公室组织了监察局、宣传部、文明办、妇联、团市委、教育局、民政局、综治办、总工会、人社局、广播电视台、界首时讯12家单位,进行严格的实地考核,经考评组全体人员民主测评,拟推荐孙玉平等24位人员为各类道德模范候选人,现面向社会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2014年1月16日-1月22日),征求社会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监督电话:4885721;邮箱:ahjswmb@sina.com。
 
    附:第四届界首市道德模范拟推荐候选人名单
 
 
界首市文明办
2014年1月15日
 
第四届界首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
 
一、敬业奉献类
 
1.孙玉平(代桥镇刘寨小学教师)
 
    她原是界首市西城中心小学的教师,2009年,响应号召,下乡支教,来到了偏远的代桥镇刘寨小学。在两年支教期满后,看着学生们热切的目光,她不忍离去,不顾家里也有一个非常需要她照顾的正上学的孩子,默默地把支教时间又延长两年,再两年,到今天已是第5个年头了。在孙玉平来之前,刘寨小学因为缺老师一直没能开设英语课,为尽快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孙玉平主抓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上课时多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发言,采用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帮带一个学困生,在学期结束时,她还自己出钱买些小礼物给成绩进步的学生,这样学生们的英语成绩都慢慢提升了。她还想继续支教下去。
 
2.陈玉和(任寨乡张许村书记)
 
    作为村书记,他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做到不吃、不占、不贪,脚踏实地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年无一人越级上访,问题就地解决。他自筹资金65万元,建成一条4000米的柏油主干道路和6800米村内水泥路,实现了家家有路走,户户能通车;张许村地势低洼,渠道阻塞严重,他筹集资金4.5万元,修建了总长4900米的水沟,彻底解决了全村田块涝灾的威胁;他带领全村改建卫生厕所200个,新建沼气池98个,接通了自来水,使村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连续开展五届“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号召60岁以上村民全部戒烟;自筹资金6万余元,建立村文化俱乐部,成立文艺宣传队,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如今,交通便利、文化繁荣、邻里和谐的张许村欣欣向荣。
 
3.殷俊民(砖集镇文化站工作人员)
 
    他在砖集镇文化站工作了20多年,亲自购买果树、花卉,嫁接、剪枝,打造公园式文化站。院内有桃树、梨树、杏树、荷花、兰花、美人蕉等,春夏百花盛开,秋天硕果累累。他精心收集,创办有特色藏馆。设有农耕艺术馆(传统教育厅)、民俗艺术馆、图书阅览室、书画艺术馆、公共电子图书室等9个室、馆。为了在农耕艺术馆展示一架完整的织布机,他走访30多个自然村才寻访到,但农户不愿捐出,他又带着礼品去了两次,终于感动农户捐献了织布机。他满怀爱心,关爱留守儿童。每年暑假,他不收任何钱,组织开办跳舞、剪纸、绘画、书法等兴趣班,联系英语老师免费为孩子们上趣味英语课。他乐于奉献,加强文化交流。组织开展了砖集镇首届农民书画艺术节,来自周边县市的近百位书画爱好者参加,给喜欢书画艺术的朋友提供了交流平台。砖集镇文化站被评为安徽省“杜鹃花工程”试点单位,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安徽省“双百工程”示范单位。
 
4.王金贵(东城街道方楼村书记)
 
    他是衣着朴素、有着憨厚农民气息的基层村干部。他时常说:要当好一名村党书记,自己首先要做一名优秀、合格的共产党员。在复兴路和界洪河景观工程征地拆迁工作中,方楼村面临着征地300多亩和10多户房屋拆迁的艰巨任务。他白天挨家做工作,夜里睡不着觉,致使心绞痛复发,做了心脏下支架手术。因惦记拆迁工作,没住几天他就提早出院,继续投入到了征地拆迁工作中。路没少跑、话没少说、点子没少出、汗没少流,终于完成了征地拆迁工作。2013年春节刚过,他带领村两委成员完成了万福沟两岸126亩的树苗挖穴工作。今年午收工作开始后,他把儿子做生意的车无偿改装成宣传车,在村辖区内不停地巡查、宣传。他整日战斗在田间地头,因疲劳过度引起了心绞痛的症状,发作时他就掏出救心丸口含,继续工作,顺利完成了夏收夏种任务。
 
5.杨丙杰(东城街道副主任)
 
    他分管东城街道文明创建、爱国卫生运动、交通、节能、环保、城乡居保等工作,包联东城人口最多的富强社区。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一干就是三十余年。节假日放弃休息,晚上又经常加班到深夜,在群众和同事的眼中,他早已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华信集团看中他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多次开出优厚的工资待遇邀请他去担任经理,他都不为所动。今年,是全省文明城市争创年,他夜以继日,不分昼夜奔波在各社区创建工作上,由于长时间高负荷工作,他常常感到头晕眼花,在领导和家人的多次要求下,他才勉强去吊水,并在吊水中也不时电话指导各社区工作。10月19日下午7点左右,结束了一天对创建工作的督查指导后,他因突发脑血管堵塞晕倒在回家的路上……
 
二、助人为乐类
 
1.余东波(西城街道信义社区义务调解员)
 
    他调解24年不要群众一分钱,甘当义务调解员,奔赴一线,积极调解,耐心劝导,让一些民间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义务调解居民矛盾纠纷近千件,使上百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让群众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让周围每一位居民心里都撒满文明、快乐的阳光。他把每次调解的纠纷认真记录,摞摞卷宗共计312卷,多达20余万字。他被评为2013年安徽省“我最感动的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
 
2.赵翠兰(东城街道富强社区义务调解员)
 
    她热衷于人民调解工作,热心化解她听闻的每一起矛盾纠纷。多次到各乡镇司法所帮助调解,今年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6件,被称为“热心大妈”。在调解的同时,她细心照顾空巢老人,20年来,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不停地转动、忙碌着,她先后照顾过瘫痪在床近20年的百岁老人刘兰英、因车祸被她送往医院的陈怀林、生活不能自理的任刘氏……这些与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空巢老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亲闺女”。
 
3.薄玉侠(东城街道富强社区“雷锋大妈团”负责人)
 
    她领导的“雷锋大妈团”着眼于“小”,解“小纠纷”,
办“小案件”,除“小隐患”,促“大和谐”。在社区警务室建立了调解室,使社区居民不出社区不到派出所就能解决好身边的小纠纷。每天,她和队员们都会花三四个小时在街上的大街小巷走一圈,把遇到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再反映给派出所民警。他们在巡逻中不忘宣传,以手持的小喇叭作为法律、美德宣传的载体,当好宣传员。2011年以来,“雷锋大妈团”成功调解各类民事纠纷133起,化解邻里矛盾40余件。薄玉侠被评为“中国好人”。
 
4.昝海涛(东城街道富强社区居民)
 
    他是富强社区的普通居民,前年冬天,看到一位智障老人非常可怜,考虑到自己家地方大,就收留了老人。他不顾老人身上的酸臭味,亲自给他洗澡,为他买来换洗的衣服、鞋子。老人脚趾溃烂,他买来冻疮药,每天给他涂抹,直至痊愈。在老人患病时,他把老人送到市医院,并放下生意,每天陪伴老人,直至康复。他想为老人找到家,可是老人说不清楚自己是谁,家在哪,中间老人走失过两三次,怕有意外,他都立即放下手里的事把老人找回来。他立下家规,不准家里人呵斥老人,慢慢地,一家人和老人也都有了感情。
 
三、孝老爱亲类
 
1.吕福荣(颍南街道李湾村村民)
 
    她是一位69岁高龄的妇人,婚后三十几年来,她没有片刻的清闲,含辛茹苦的照料瘫痪在床已36年的女儿、孝敬91岁高龄的婆婆,与丧失劳动力的丈夫相敬如宾。生活的重担没有把这位古稀老人压垮,她用一生的时间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最至真至善的传统美德——孝老爱亲。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天地间最永恒的是博大无私的母爱,最真诚的是无微不至的亲情,最感动的是不离不弃的爱情。
 
2.张令国(西城街道解放社区居民)
 
    他幼年时母亲去世,继母赵美兰经人介绍来到他家中,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照顾。张令国婚后并不富裕,住房条件也比较简陋,但考虑到继母年老多病,他主动把继母接来和自己同住。老人66岁那一年,意外摔坏了腿和手,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他没有半点厌弃,全力挑起照顾老人的重担。由于照顾的好,卧床两年多,老人身上不但不长褥疮,身体还渐渐地好起来,能缓步走几下了。后来老人身体恢复后,怕影响他们上班,要自己单住,执拗不过,他为老人申请了廉租房。虽与继母分开住,但不管刮风下雨,他每天都要坚持看望,经常送米、送油、买煤球等。老人有高血压病,需要经常吃药,打点滴,他都精心帮助打理好,不让老人有后顾之忧。
 
3.闫翠翠(西城街道汪庄社区居民)
 
    她因儿时患小儿麻痹症,双腿严重变形,不能正常行走,只能蹲着扶着小板凳向前挪动。她家庭贫困,丈夫农闲时在建筑工地干杂活,每月一千多元的收入是唯一的经济来源。婆婆前年车祸致双腿肌肉萎缩长期卧床,她没有抱怨,每天做饭,再用小板凳从厨房挪到婆婆床边,给婆婆喂饭、擦洗身体。婆婆卧病在床两年多,房间里没有一丝难闻的气味,老人的衣物、被褥都被她洗的干干净净,婆婆说她比自己的女儿还要亲。
 
4.姜艳玲(砖集镇腰庄行政村刘老家村村民)
 
    她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可她却是村里出名的孝女。父亲患脑溢血瘫痪在床,2009年,在征得老公和婆婆同意后,她主动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让三个姐姐安心挣钱。几年来,她既要照顾儿子,又要服侍父亲,无论酷暑还是寒冬,她都一样给父母洗衣做饭,一口一口喂父亲吃下,给父亲擦洗身子。不仅如此,她还学会了理发,定期给父亲理发、刮胡须。
 
5.石玲(西城街道解放社区居民)
 
    她是丈夫眼中的好妻子,是公婆心里的好儿媳,是邻居称赞的热心肠。她是一名下岗工人,生活的重担没有把她压垮,她把“孝”字诠释的淋漓尽致。丈夫做生意失败,她鼓舞他振作起来;公婆身体不好,她勤恳悉心照料。1998年,公公突发脑溢血住院,她衣不解带,一直陪伴在老人左右,在她悉心照料下,老人半年后神智恢复出院。2012年,公公因脑溢血再次发生导致半身不遂,换洗铺盖、内衣、裤子,擦拭身体、端茶送饭是她每天的功课,连老人的女儿都连连称赞,婆婆看着也心疼地抹眼泪。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忙中偷闲,打扫巷道卫生,照顾社区的孤寡老人,为他们打扫房间,做些好吃的,街坊有什么红白喜事、矛盾纠纷也都愿意请她出面解决。
 
6.王玉贞(西城街道中原社区居民)
 
    说起她,无人不夸,无人不赞。丈夫患病,下肢残疾,她不离不弃,再苦再累从没有一句抱怨。为不拖累她,丈夫多次提到离婚都被她拒绝,并耐心劝说丈夫不要放弃这个家。婆婆年纪大了,她细心照顾,常常带老人到体育场晒晒太阳,想方设法让老人生活中多些乐趣,婆婆常说:儿媳妇真好,这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邻居韩丽红摔伤了腿,丈夫在外打工,儿子在上学,她知道后,每天坚持按时给韩丽红洗衣做饭,照看孩子,让韩丽红感受妈妈般的温暖。
 
7.胡子强(东城大吕小学教师)
 
    十多年前,妻子患脑血栓进入昏迷状态,医生接连下了病危通知书,他没有放弃,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留住妻子,留住一个完整的家。经全力抢救,妻子性命无忧,但不会说话,嘴也张不开,他小心用筷子把妻子嘴巴打开,一口一口把药喂下去。他鼓励、开导妻子,让她配合治疗。妻子大便不畅时,他多次用手指抠。每天坚持为妻子按摩,花高价买来固定手脚的进口支架。他用自己十几年的行动诠释了:爱就是生死相依,三十载风雨同舟演绎夫妻情。
 
四、诚实守信类
 
1.齐岗(光武镇小李庄行政村村民)
 
    一个尊崇孝道让爷爷安心的好孙子,一个诚实守信让乡邻放心的好男儿,还高额债务,他无怨无悔;任风吹雨打,他奋力前行。1998年,做生意的爷爷突然中风瘫痪在床,欠下了10万元债务,18岁孝顺的齐岗站了出来,承担起还债的责任,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不仅还完了债务,还带领乡亲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种植的粮食基地成为界首市小麦、玉米超高产示范田,他也成为界首市唯一的一名全省闻名的种粮大户。
 
2.张保国(芦村镇张杠小学教师)
 
    高中毕业面临人生道路上的重大决择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教书育人的道路。1989年,风华正茂、豪情满怀的他,突发疾病瘫倒在讲台上,留下终生残疾。24年来,张保国柱着双拐,风里来,雨里去,踏出了一条充满艰辛和汗水的教书育人闪光路。2013年11月份,张保国光荣退休,但由于张杠小学缺少教师,他退休不离开,继续拄着双拐在三尺讲台。
 
3.马新刚(靳寨乡张大桥马庄村民)
 
    面对高额现金,他不为所动;害怕失主着急,他四处打听返还原物。2013年4月21日,他到界首徽宴楼参加朋友的喜宴,喜宴结束后,走出饭店不远处,拾到一个钱包,内有1.7万元现金、6张银行卡及百万元票据。马新刚和家人根据包内信息四处打听,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失主,将原物返回并拒绝失主感谢。
 
4.张磊(代桥镇茶棚村村民)
 
    2013年6月18日,常年在外打工的张磊回家途经阜界公路颖泉区宁老庄镇姜堂集段下车办事时,捡到用绳子扎好的几千元钱。从扎钱的绳子上张磊判断这是农民的钱,心想失主一定很着急,他环顾四周并没有人,虽然急着办事,但怕失主回来找寻,所以他在原地等待,焦急地等了将近2个小时,还是没有见到失主的踪影。张磊报警求助,向姜堂派出所民警说明情况,希望尽快找到失主。
 
五、见义勇为类
 
1.焦清彪(泉阳镇张楼村焦庄村民)
 
    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见义勇为彰显了一个平民英雄的崇高品质。一马当先冲在前面,奋不顾身保护乡亲的生命财产。2013年5月20号,焦庄的焦殿杰家因小孩在厨房玩火,不小心引起了大火。当时在家干活的焦清彪发现后,一边大声呼喊救火,一边不顾自身的安危冲进火里救出不知所措的小孩,然后和闻讯赶来的村民一起救火。知道煤气罐还在火中,他冒着煤气罐爆炸的生命危险冲进火中将煤气罐取出。因门口太小很难泼水,他决定上房揭瓦从房顶泼水。天气炎热,房顶的瓦也被烧的滚烫,他顾不得自己被烫伤,把房顶掀开后,与邻居一起一桶桶往下泼水,直至把大火扑灭。
 
2.赵文新(王集镇赵集村村民)
 
    2013年2月24日,赵文新和妻子在田间打农药,突然听到50多米外的河边传来呼救声。他连忙跑到河边,看见距河岸近5米的水面上一个孩子正在下沉。赵文新纵身跳入冰冷的河水向小孩游去。抱住孩子后,他用尽全力向岸边游。初春的河水特别冷,河岸又陡,他身上的棉袄被水浸湿后特别沉,人也冻得瑟瑟发抖。河岸越来越近了,赵文新的力气也快耗尽了。终于到了岸边,赵文新用尽全力把孩子推向岸边,可几次都没有成功。危急时刻,妻子喊来了两位过路村民。赵文新让村民把孩子拉上岸,然后自己才上岸。赵文新膝盖不能受冷,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下水救人,孩子得救后,他大病一场,卧床两个多月才好。
 
3.张毅(芦村镇郭寨村村民)
 
    2013年1月12日,张毅吃过午饭提前来到卫生室,刚坐下,就听到呼喊“快来人呀,我弟弟掉进塘里去了”,张毅迅速向出事地点卫生室后的水塘跑去,顾不上脱衣服就纵身跳入塘内,奋力一举,将落水儿童冬冬(化名)托出水面。寒冬腊月,水冰凉刺骨,张毅浑身颤抖无力,他咬紧牙关,使尽全身力气,把冬冬推上岸边,他自己因疲惫和鞋滑,几次上岸都没有成功,后来他抓住岸边的树根,艰难上了岸。上岸后,张毅不顾自己的颤抖,立即对冬冬实施抢救,他是医生,他知道时间就是生命,他赶紧把冬冬放好,控水、捶背、人工倒水救助,终于,冬冬咕噜一声吐出一大口污水,因为抢救及时、现场抢救正确,被救的冬冬很快脱离了生命危险。
 
4.刘廷印(西城街道汪庄社区居民)
 
    2013年9月15日,早起散步的刘廷印走到刘塔桥长申沟附近时,听到有人喊救命,他循声跑去,看到长申沟内有人落水。他不顾自己安危,没脱衣服就下去救人,经过20分钟的营救和桥岸群众的帮助下,把落水的两人救了上来。刘廷印把他们领回家中,给他们找来干净的衣服换上,为他们端来热腾腾的姜茶暖身子。通过交流才知道他们夫妻患有精神障碍病,为生活琐事闹意见才有轻生念头。刘廷印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的开导,让他们重新树立对生活的希望。夫妻俩表示:一定会好好生活,不忘记救命恩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