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界首市靳寨乡一抓双促典型案例

发布日期:2018-11-15 浏览次数:1530

【基本情况】界首市靳寨乡靳寨村是靳寨乡政府所在地,与靳寨乡工业小区毗邻,西临S204线,靳黄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村庄离界首市区约6公里。由东靳、西靳、牛庄、冢杨四个自然村组成,人口3495人,耕地面积2460亩。该村党总支辖3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党员71名,其中流动党员32名。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村,该村党组织不断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建在家门口  扶贫开出“幸福花”

——界首市靳寨乡靳寨村产业培育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光伏发电稳增收

走进界首市靳寨乡靳寨村牛庄自然村光伏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光伏发电装置吸引村民前来驻足。“这就是咱们村利用村集体土地,建成的60千瓦村级电站,光伏组件安装好就能发电,不用人操心,只要晴天,每天都会有收入。”靳寨村党总支书记田明才指着一排排光伏发电装置向前来看热闹的百姓介绍说。“我们村光伏发电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国内发电效率最高、质保时间最长的产品之一,光电转换效率16%以上,质保20年,每年净收益可达到6万元以上,光伏发电彻底填补了我们村集体经济的空白。”光伏发电项目,正是该村党组织研究决定的村集体经济的一个主要项目。这些收入除了分配给困难群众之外,也将用于靳寨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从而进一步带动靳寨村集体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光伏电站项目的实施为靳寨村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扶贫车间促就业

为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帮助困难群众就近就业,该村党总支利用扶贫优惠政策,投资30.7万元,建设500㎡扶贫车间一座。通过租赁给企业,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为帮助企业发展,靳寨村为该企业提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由于扶贫车间就建在村内,企业用工有保障,吸纳了该村45名妇女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5人。“我八十多了,眼不花手不抖,平时在车间做做手工,还能挣点钱,真好。”靳寨村贫困户张自英高兴地说。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没有稳定就业也就留不住人。靳寨村帮助像张自英这样的贫困人群实现就近就业,变被动“输血”式帮扶为主动“造血”式帮扶,是该村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福祉的一项重要措施。


产业发展引特色

为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带动,该村党总支做活土地文章,探索形成土地外租与自营两种产业化经营方式,实现土地规范、高效流转,增加土地收益。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村“两委”成员反复做村民思想工作,在统一干部群众思想的基础上,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农户500 亩土地进行管理。将部分流转土地承包给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种植白术、丹参、菊花等中药材,并配套灌溉设施,采用“公司+大户+农户”的模式,进行有效管理。村集体自主经营剩余的120 亩土地,种植花生,进行精细化管理,村集体年增收3万元。该村党总支积极引导辖区内4家庭农场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草莓、葡萄、果树采摘园,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使靳寨村成为了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特色村庄”,每年吸引游客1 万余人前来观光、采摘,现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草莓采摘节”。

发展成果全民享

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靳寨村党总支将村集体光伏收益6万元全部用于给生活困难的群众发放补贴。同时利用该村扶贫车间租金收益和村集体经营的收益,通过动员群众参与,享受发展成果的方式,开发了保洁员、水利管理员、光伏养护员等23个公益性岗位,鼓励村内困难群众通过劳动换得幸福生活。

【专家点评】界首市靳寨乡靳寨村“两委”干部依托产业发展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光伏发电,做好了土地文章,为发展集体经济奠定了基础;围绕企业搞服务,开展扶贫车间建设,开辟了集体增收的新渠道。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户,根据自身家庭成员的构成特点,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形成了多渠道增收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