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打通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发布日期:2023-07-14 浏览次数:1591
近年来,界首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提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目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打造,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党校建设,构建形成“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覆盖全面、作用突出”的基层党员干部“红色学堂”,打通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抓组织强阵地,“顶层设计”+“一线实践”,高起点谋划。将乡镇(街道)党校建设纳入基层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统筹考虑,按照“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基层党委兜底培训”要求,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委党校制定印发《关于推动乡镇(街道)党(工)委党校建设的工作方案》《工作提示单》,定目标、明措施、强落实,坚持建、管、用并举,积极推动乡镇(街道)党校建设,补足市委党校(行政学校)覆盖面上的“薄弱点”和“空白点”。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建党校、办党校、管党校的主体责任,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副书记兼任常务副校长,组织委员兼任副校长负责日常工作,并配备1至2名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学员管理、资料收集及其他日常工作。坚持实用、安全、节约原则,加强资源整合,综合利用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或规模较大的村(居)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场所,因地制宜打造18个集培训教学、理论研学、实地践学为一体的党员学习教育阵地,按照“有组织机构、有场地设施、有师资队伍、有培训计划、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的“六有”标准,配备视频会议系统、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配有党史党建书籍,统一制作党校牌匾标识,全部挂牌亮相、开门办学,实现党员干部进党校常态化。针对乡镇(街道)党校存在的“本领恐慌”问题,组织开展乡镇(街道)党校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和专题轮训班,补齐知识短板和弱项,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建立包联指导机制,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委党校(行政学校)定期到乡镇(街道)党校进行走访调研,了解基层党校工作开展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指出工作中的不足或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推动乡镇(街道)党校规范建设;明确市委党校教师包联1—2个乡镇(街道),加强业务指导、审定培训方案、调度培训进度,推动乡镇(街道)党校高质量运行。
建制度强队伍,“市级统筹”+“多方联动”,高标准推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党校(行政学校)定期召开乡镇(街道)校长(或副校长)会议,每月议事会安排部署、每双月调度会研究分析、每季评估会综合研判,推动乡镇(街道)教育培训工作在“量”上落实、在“质”上见效。明确乡镇(街道)党校学员管理、师资管理、需求调研、跟班联络、档案管理、日常运维等基本制度,推动乡镇(街道)党校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好师资队伍,整合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资源,组建“党员干部领学+业务骨干带学+先进模范讲学”三支队伍。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历次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市级主要领导干部组成“领学宣讲团”,带头到包联乡镇(街镇)党校送理论讲党课,为乡镇(街道)党校接上“理论天线”。市委党校(行政学校)选拔授课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形成“带学讲师团”,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示范引导乡镇(街道)科学规范教学。用好生动鲜活典型案例,组织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五老”人员、基层先进模范人物等组建“讲学宣讲团”,适时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学习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建立师资库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基层党员干部需求和教学研究方向,适时对教学师资库进行调整、更新。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基本培训经费+参加培训人均费用”列入市财政预算,为乡镇(街道)党校教育培训提供保障。建立评估考核机制,通过现场考核评估、举办年度教学比赛等举措,对乡镇(街道)党校年度办学质量进行评估,工作开展较好的,以奖代补式给予奖励,激励乡镇(街道)党校不断提升办学治校水平。
创特色出精品,“党校姓党”+“一校一品”,高质量打造。按照“政治理论+党性教育+特色课程”模式,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七个方面教育培训,做到党味浓、底色足。坚持按需施教、精准施训,围绕新时代党对“三农”工作的整体部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层社会治理等要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信访维稳等特色课程,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坚持守正创新、靶向发力,找准基层党员干部需求和乡镇(街道)党校学习教育契合点,开设特色课程,打造亮点。泉阳镇党校推出“每周一讲”活动,镇班子成员、站(所)长、村书记带头宣讲理论、解读政策,营造了“干部带、党员学”的浓厚氛围;陶庙镇赵庄村、东城街道刘黄社区,探索“课堂+基地”实训模式,因地制宜打造“观摩式”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和“沉浸式”基层治理现场教学点,解决教学形式单一问题;砖集镇党校推出“周末课堂”活动,增设法律常识、就业技能等课程,解决基层党员干部“学用脱节”问题;邴集乡党校利用“学习强国”、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共产党员网等线上学习载体,常态化开设“红色讲堂”课程,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界首市进一步发挥乡镇(街道)党校阵地优势,开展多层次、分类式、全覆盖培训,市委党校对乡镇(街道)党校校长进行全员培训,举办村(社区)“一肩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次21个,邀请上级党校教师专题讲授,组织学员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学习研讨,线上线下培训基层党员干部4610余人次,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三年来,界首市乡镇(街道)党校累计开展党员干部学习教育160余场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38000余人次,构建形成“市委党校(行政学校)牵头统面、乡镇(街道)党校包片推进、特色课程连点成线”的立体化、全方位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新格局。(陈慧纷)